热词:珠宝、  结婚、  翡翠


犀角杯鉴别要领

2015-08-26来源于:北京文博编辑:雨露

翰海拍卖公司2005年秋季拍卖会,成功地拍出一件明代犀角云龙杯,创下了一百零四万五千人民币的成交价,令世人瞩目。

犀角杯是犀角雕刻艺术品中艺术创作最为丰富、最受人们珍视的奇异宝器。在古代中国,犀牛和犀牛角就已经备受重视,尤其到了明清两代,犀角制成的犀角杯更是帝王和达官贵族收藏的偏爱。直至当今,人们收藏犀角杯的热情依然不减。那么,如何鉴别犀角杯的质量、年代,怎样了解决定其价格的因素呢,我认为应以下列顺序排列,即:材质第一,工艺第二,年代第三。

一、犀角杯的材质辨别

犀角是指犀牛的角。与牛角、羊角、鹿角生长的部位不同,犀角是从犀牛的鼻骨上生长出来、由纵向角质化纤维所组成的固体集合体。犀牛属世界稀有动物,大致生活在亚洲的印度、泰国、缅甸、越南、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一带,非洲的一些国家也有。按犀角的生长状态说,尖状的顶部为上部,下面椭圆形的横切断口为底部,制作成犀角杯后,底部就成为杯口,顶部就成为杯的底了。亚洲犀角的长度一般在一尺左右,犀角的纤维粗,表皮和内肉呈现出像甘蔗纤维的粗丝状纤维。底部断口的切面也类似甘蔗的断面,有比较密集的细小粒点,被称为“鱼子纹”或“粟纹”。亚洲犀角的角质比较柔韧,棕褐色像深色蜂蜜,且不透明。角的正前方上部有一个凹槽,在杯底的边缘上经常可看到凹进一段;角的正后方下部又有一条凸起,使杯的口部不是规整的正椭圆形,这种现象俗称为“天沟地岗”。非洲犀角比较长且大,一前一后两个角,前面的角长,后面的角短。最长的可达到二尺六七寸长。非洲犀角的角质看上去胶质感强,纤维比较细密,内肉呈半透明状,角也不如亚洲犀角柔韧,显得脆硬,受到干湿气候的影响时会裂,药用价值也低很多。非洲犀角大多出现在清晚期,从广州进口,故又被内地人称作“广角”,广角没有天沟地岗的现象。

自古以来,人们一直视犀角为“物之珍”、“国之宝”。犀牛是现代人在自然界所能见到的巨大威猛的兽类之一,古人有把犀牛形象作为崇尚物的习俗,如青铜铸造、刻划在瓷器上等,认为犀牛可以辟邪、镇凶、保护平安。更为重要的是,犀角有解毒、凉血、镇惊、滋补的作用,是极不易得的名贵药材。古人最早用犀角杯盛酒,将其中的药用有效成分溶于酒中,以达到健身的目的;又因为稀有,使得犀角杯备受尊崇。《汉书》记载“南越王赵陀献文帝犀角十”;《战国策·楚策》中称楚王“遣使车百乘,献鸡骇之犀,夜光之璧于秦王”;道教文化中的八宝之一就有犀角。对犀角描述最详细的当属《格古要论》。明洪武时期松江人曹昭,字明仲,受其父影响精于收藏,写下了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《格古要论》,其中写道:“犀角出南蕃、西蕃,云南亦有。成株肥大花儿好及正透者价高;成株瘦小分量轻花儿者不好,但可入药用。其纹如鱼子相似,谓之粟纹;每粟纹中有眼,谓之粟眼,此谓之山犀。器物要滋润,粟纹绽花儿好,其色黑如漆,黄如粟,上下相透,云头雨脚分明者为佳,有通天花纹备百物之形者最贵;有重透者,黑中有黄花、黄中有黑花,有正透者,黑中有黄花,古云通犀,此二等亦贵;有倒透者,黄中有黑,此等次之;有花如椒豆斑者,色深又次之;有黑犀无花纯黑者,但可车象棋等物,不甚值钱”。其中的“花”是指颜色斑块;“花儿好”是指各部分纹路清晰;“花儿不好”是指纹路有的地方清晰,有的地方不清晰;“通天花纹”(也称正透)是指整体纹路都清晰,雕任何造型的器物都不受纹路的限制;“云头雨脚分明”是指黑黄或褐黄颜色的边界比较清楚,比较容易设计巧色雕;“重透”是指黑中有黄,黄中又有黑;“倒透”是指黄中有黑;色斑散碎不成块的称“椒豆斑”,这种材料不好设计内容复杂的题材,故视为“更次”。另有一种因材质缺陷而人为加工的情况,是辨别材质时应注意的地方。《格古要论》中记载道:“凡犀带多有角地上贴好犀作面夹成一片者,可验地面花儿大小远近,便于侧向寻合缝处可见真伪。又有原透花儿不齐整,用药染成黑者,则无云头雨脚。黄黑连处纯黑而不明,但有粟纹不圆者,必是原透花儿不居中用汤煮软攒打端正者,不是生犀,宜一一验之。凡器皿须要雕琢工夫及样范好,宜频频看之,不可见日,恐燥不润故也”。贴面的技术在古代运用较多,硬木家具、象牙文竹都有使用贴面的器物。这是由于这些材料贵重的缘故,犀角制品也如此。但就近些年拍卖会拍品中,这种情况少见。汤煮犀角的情况有,一般见于制作特殊造型的器皿,如爵杯等,煮过的犀角药用价值就没有了。

二、犀角杯的工艺

犀角杯作为一种珍贵宝物,使用收藏的历史很久,数量极少。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多是明代中晚期以后及清代的。雕刻犀角杯的艺人也以明末以后的人居多。明清犀角雕刻基本分三个地区,即北京犀雕、苏州犀雕、广州犀雕。北京犀雕即清宫造办处雕,其特点是料佳、工精。造办处调集了最好的能工巧匠,集各地之长于一体,不计工本,唯求精良,作品题材以吉祥寿考、青铜纹饰、蟠螭等居多,具有皇家豪华气派。苏州犀雕分布在苏州及周边地区的金陵、嘉定等,作品受当地竹雕、玉雕(雕刻艺人本身就是竹雕、玉雕艺人)的影响,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,雕工以灵巧见长,题材也多为竹林七贤、东坡游赤壁等。广州犀雕源于清康熙开放海禁后,广州成为重要的通商口岸,犀角、象牙等远洋运来的原材料,皆从广州口岸进出。大部分非洲进口的犀角都在广州加工雕刻。有的制品雕刻工艺较粗,打磨也不精细。

 犀角雕刻最为有名的是鲍天成、尤通等。鲍天成,苏州人,身兼多技,是明末江苏一带著名的雕刻家。他雕刻的材料有犀角、象牙、硬木、香料等,雕刻的器形有杯、盒、扇坠、发簪、印章等,设计奇异、造型优美、工艺绝伦,很负盛名。他最擅长雕刻的还是犀角杯。他雕刻的犀角杯玲珑精巧,刀法运用灵活,镂刻和浅浮雕并用,所雕蟠螭生动灵活、气势雄奇,所雕花纹线条浅隐、清晰流畅,是明末清初犀角艺术品中的珍品。尤通,字雨源,江苏无锡人。他是明末清初人,继承祖传的雕刻技术,也是犀角雕刻的能手。因雕刻技术高超,所刻器物被当时人称作“尤犀杯”。又因为技艺精湛,康熙年间被征入宫,在内苑专为皇帝供职。他擅长根据犀角材料的自然形状巧妙设计,并运用加热等方法使作品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。他的作品在当时深受皇帝的喜爱,仙人乘槎杯是他的代表之作,现藏于故宫博物院。其他较为有名的犀角杯雕刻艺人还有尤侃、濮仲谦、周文枢、伯邓铭等。明清两代还有许多没有落款的无名器物,造型奇巧美观,雕工精湛细致,既有用亚洲犀角,少数也有用非洲犀角雕刻而成,其造型之美、构思之巧、雕镂之精,皆称佳器。应当注意的是,无款之作并不一定不是名人制作,虽然价值上有别于有款的器物,但质量好、做工精的器物,还是具有较高的价值的。

犀角杯的造型主要有平底和尖底两种。平底的又分为有把和没把的两种。平底犀角杯的纹饰题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。(1) 山水形。画面雕刻层峦叠嶂、溪流瀑布的山水画景色。这类有松山人物杯、夜游赤壁杯、山水人物杯、山水杯等。(2) 花卉形。画面雕各种花卉、花草。这类有荷花杯、兰花杯、花口杯、松树纹杯、梅花杯、叶形杯、葡萄纹杯、荔枝杯、折枝花卉杯、葫芦万代杯、古木纹杯、松鼠葡萄杯等。(3) 动物形。画面雕各种动物。这类有螭龙杯、九(螭)龙杯、螭龙象首杯、螭龙灵芝杯、兽面双耳杯、花卉螭龙杯、双螭龙杯、鹤鹿同春杯、雉鸡牡丹杯、兽面梅花杯、兽面螭龙杯、螭龙双联杯、饕餮纹杯、和谐杯等。(4) 人物形。画面雕以人物为主题的纹饰。这类有松下老人杯、刘海戏金蟾摆件、布袋和尚、携琴访友杯、仙人乘槎杯、海水人物诗文杯等。还有一些其它类型,如:仿古代青铜器图案的爵杯、素杯、葫芦式水呈、福在眼前灵芝如意等。尖底的犀角杯多是花枝题材的,上面是花,下面连着花的枝叶,是手擎着用的,这类杯一般配有座,不用时放在座上,用时再拿下。雕刻犀角杯的工具与雕象牙的工具相似,与象牙不同的是,犀角在盐水中可以煮软,有些造型就借助了这种工艺。

 三、犀角杯年代的划分

犀角杯的年代划分首先看雕工。构思简约疏朗、随形而作,雕工苍劲有力的,一般较早,明末的多。构思创意精,雕工细致的,清初的多。布局繁复、雕工匠气的,清中期的多。复杂镂雕的整支器,一般清晚期多。雕工风格的不同,也反映出年代的差异。早期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材料,尽量减少雕刻所去掉的部分。中期讲究细致的工艺,但为了不浪费材料,也仅以深、浅浮雕为主。晚期因材料进口量大,人们以追求艺术为主,不惜材料,随心所欲地雕刻,当然以非常复杂的镂雕最受欢迎。此外还要看足,一般平足和足浅的年代较早一些,足深的稍晚。犀角杯的颜色也很重要。深蜜色的一般明末清初的多,浅褐色或褐色的清中期的多,黑褐色或黑色的一般多为清末的作品。各时期犀角杯颜色不同,源于进口材料的多少和质量。犀角杯毕竟是珍贵稀有的,一般年代越早,出自宫廷的越多,宫廷外的少。宫廷制作选材较严格,一般颜色不好的不会选用。只有清末至民国时期,皇族其他人、富商等收藏犀角杯的人才逐渐多了。毕竟犀角材料少,颜色不太好的也将就着做了,再者,将犀角做成杯总是比做成象棋要珍贵得多,所以,颜色不好的犀角杯年代晚的较多。

四、犀角杯的仿品

犀角杯是极其珍贵的器物,深受历代帝王和贵族喜爱。由于喜爱和不可多得,其造型等便被转嫁到其他材质的器物上。真正以假乱真的仿品,受材料的限制,除了仿犀角牌(或佩)并不多见。仿犀角杯造型的器物主要有德化窑梅花杯、竹雕梅花杯等。德化窑梅花杯是以德化窑瓷为胎,按照犀角杯的造型和图案制作的。从胎质、雕工及釉色可区别明清两个不同制作时期。单从釉色看,明代釉色为牙黄色,釉较厚;清代釉色为青白色,釉较薄。从雕工风格上看,明代雕工立体感强,花叶有反侧,相对简洁大方;清代雕工繁缛,浅浮雕多。根据瓷器的时代风格看犀角,其时代风格应该是一致的。另外,由于雕刻艺人大多兼雕玉器、竹器、牙器,犀角上的雕刻风格应该与同一时期的其他器物风格一致,这对鉴定犀角杯的年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。仿犀角杯还有竹质的,造型与犀角杯相似,这也不难做到。雕犀角杯的艺人基本出身于雕竹器等的,按犀角杯造型雕竹杯,雕工没有太大差别。少数用牛角仿犀角牌的,鉴别比较复杂一些,主要看材质上的纹路。牛角上的纹路极细,纤维之间胶质感强,同一件器物上颜色变化不大,相同的体积,牛角的略重一点。因为牛角天然材质没有犀角直径大,所以无法仿制完整的犀角杯。

鉴于上述几个方面因素,不难看出,翰海拍卖公司于2005年秋季拍卖会拍出的这件犀角云龙杯,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。此杯通体呈深蜜色,并不透明,是明末器物常见的颜色。器身明显布满了甘蔗纹或称竹纤维纹,杯口是不规则的椭圆形,有明显的天沟地岗,是由质量上乘的亚洲犀角雕成的。犀角杯的设计并不繁复,图案简约疏朗,符合典型的明代风格。雕刻方法以浮雕为主,仅有少量的镂雕部位,这是明代工匠雕刻的准则,即尽量按料惜材。此杯是无把类的,杯身以祥云为主题,漂浮衬托着五条神龙。龙身强健有力,龙爪锋利;排列整齐的龙鳞显现出龙的气势威严;龙在云中翻腾穿行,似呼风唤雨主宰宇宙;其中的两条龙,正在沿杯口处侧身探入杯内,似受上天派遣降临人间统治臣民。全器布局有序,雕工潇洒苍劲,颇具皇家的气势和风范。这件犀角云龙杯虽然并未落款署名,根据用料、设计、雕工、纹饰风格来看,应属明晚期名家雕刻之精品。另外,整体器形完好无损,并无硬伤干裂,尤为难得,堪称是一件奇异珍宝。在诸多藏家的追逐竞争中,终以一百零四万五千人民币的高位价格脱颖而出,是在意料之中的。由于达到这种水平的器物数量较少,其价格今后很有可能还会上升。犀角杯自上世纪90年代起进入国内拍卖市场,已经历经多场拍卖。因为犀牛属濒危动物种类,人们几乎不可能再获得其角作为材料。那么,流传经久的明清犀角杯会越来越走向高价位。

云南鲁甸地震

8月3日16时30分,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.5级地震,震源深度12公里,伤亡惨重。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