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词:珠宝、  结婚、  翡翠


犀角杯:遗世绝响的投资

2015-08-13来源于:中证网-中国证券报编辑:雨露


萧蔷

时下“1993年前生产”的安宫牛黄丸正在网上热卖,这种号称能治疗热症的救命仙丹一丸报价10万。据称,其“药性大寒”,所含主要成分为真正的犀牛角。卖家有言:“过去的安宫牛黄丸以犀牛角为主要成分,1993年,政府禁止了犀牛角的贸易,现在的牛黄丸只能用水牛角浓缩粉替代,绝版的安宫牛黄丸自然奇货可居。”

已经过期十几年的“犀牛角版”安宫牛黄丸的“疗效”留待医家考证,但这个“化腐朽为神奇”的故事也将更多的目光引向犀角杯的收藏投资。

角料雕工“双绝”

和象牙一样,犀角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刻原料。中国古董藏家常说的“竹木牙角”中的“角”,即指犀牛角。中国古代匠人利用犀角扁底尖顶的形状,雕镂出花纹各异的杯、爵等酒器,统称犀角杯。

犀牛是至今生存在陆地上的仅次于大象的大型哺乳动物,有五个亚种:东南亚的苏门答腊犀、印度犀、爪哇犀和非洲的黑犀和白犀。黑犀、白犀和苏门答腊犀生有双角,印度犀和爪哇犀是独角。

中国古代亦产犀牛,从商朝起,犀角被视为能辟邪的宝物;古人因白酒性燥热,犀角性寒凉,其解毒解热的药效被写进中医药典,大量的犀角被制成酒器。犀牛由此即遭疯狂捕杀,至秦汉已成稀兽。到了宋朝,文人雅士的推崇使犀角由实用酒器变成工艺珍玩,奇货可居;当时角料多来自外邦纳贡,明清两朝,随着海运的发展,东南亚和非洲的犀角大量进口,出现了许多技艺精湛的犀角雕刻大师,将犀角雕刻艺术在明清两代推向顶峰。

2011年11月10日,国际自然保护联盟(IUCN)宣告非洲西部黑犀牛已经灭绝,而苏门答腊犀和爪哇犀也将面临同样的命运。为保护这种世界级珍稀动物,自1993年以来,国内开始履行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规定义务,禁止犀牛角交易,国内市场上基本上没有新的犀角卖出。

业内人士认为:犀角本身极易腐蚀,不能长期保存,新的犀角资源又已断绝,加之当代已不可能重拾犀雕艺术,现存的犀角杯成为实实在在的绝后珍品。国内流存下来的估计不足5000件,基本都是明清时期的作品。

据藏家介绍,在拍卖市场上,犀角雕品属于书画、陶瓷、玉器、钱币等大项之外的杂项,近年来成交活跃,价格每年以30%的幅度增长。在2010年5月香港佳士得春拍“松竹堂犀角雕刻”专场,明末的兰亭序盃(杯)和康熙年间的莱菔尊皆以512万美元的高价成交,所创下的单件犀角杯拍卖纪录保持至今。

犀角牛角须看分明

犀角杯的造型主要分平底与锥底两种,前者可置于桌面,后者适合手握。犀角杯的外部装饰雕刻题材主要分为六种:山水,杯外雕刻山水风景;花卉,以花卉做杯形,以枝梗苞叶做杯柄,此类多系锥底形;人物,杯外雕刻的图案多为狩猎图、神仙图与祝寿图等;祥瑞之物,如龙、虎、蝙蝠等;光素杯,以整个犀角制成天然形状;仿古造型杯,杯形仿青铜器,椭圆口,口外饰回纹或勾连纹带,身部刻饕餮纹,古朴典雅。

据藏家介绍,犀角杯的收藏重在质地和工艺。质地方面讲究的是颜色和莹润的感觉,蜜腊色是公认的好颜色,过于干裂的犀角在手感和视觉上都会大打折扣;工艺方面讲究的是名家名款和巧夺天工,角雕有诸多大师,明代的鲍天成和清初的尤侃都是在册的高手。

业内人士认为,投资犀角杯的最大风险是买到牛角。犀角成分与牛角相近,古玩市场很容易买到牛角仿制的犀角雕品。辨别真假犀角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看犀角的鱼子纹是否清晰可辨,如果这种类似鱼子的纹理明显并且纹中有眼就应该是犀角;若是质地细腻似玉,逆光下观看莹润欲透的则为犀角上品。正如明代曹明仲在《格古要论》中所言:“其纹如鱼子相似谓之粟纹,粟纹中有眼,此谓之山犀。凡器皿要滋润,粟纹绽花者好,其色黑如漆、黄如粟,上下相透,云头雨脚分明者为佳。”

云南鲁甸地震

8月3日16时30分,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.5级地震,震源深度12公里,伤亡惨重。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