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词:珠宝、  结婚、  翡翠


唐卡:独特的绘画艺术

2015-01-13来源于:证券之星编辑:于祎铭

近年来,特别是青藏铁路通车后,各地文物交流频繁,喜爱和收藏唐卡的人越来越多,唐卡收藏成了收藏界的热门话题。除拉萨外,北方的一些城市以及南方的广州、成都等大城市,唐卡市场十分活跃,收藏家队伍不断扩大,水平也在不断提高。
历史悠久
“唐卡”一词,源于藏语音译,也有译为唐喀、唐嘎。“唐”藏语意为“平、平面”、“卡”藏语意为“花花绿绿”,言下之意是绘画,有别于雕塑和篆刻。通常把布上的绘画称为唐卡,但在《藏汉大辞典》中,把唐卡一词译为“卷轴画”。又因为唐卡的题材多为宗教内容,所以又称为宗教卷轴画。
但唐卡不仅仅是绘在布上,有时还绘在纸上的,现代也有绘在木板或玻璃上的。另外还有丰富多彩的织绣唐卡。准确地讲,唐卡是画在各种材质上的藏族绘画艺术品。

唐卡
唐卡的起源,可追溯到公元七世纪,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。哪里有寺庙,哪里就有壁画、雕塑和唐卡。从目前存世唐卡来看,西藏布达拉宫保存的《帕玛顿月珠巴像》和《不动明王》等艺术品,萨迦寺收藏的《贡塘喇嘛像》等为数不多的宋代由内地制作的缂丝唐卡,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唐卡。
另外,布达拉宫保存的《密集金刚像》,西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《金刚手像》,以及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《药叉大将》,均为元代的织锦或刺绣唐卡。据业内人士分析,元代唐卡在民间收藏家手中还有相当数量,但都深藏不露,很少参与流通。目前市场上的古代唐卡,主要为明清时期的唐卡,但数量不多。
唐卡的题材广泛,内容包罗万象。大体可分为社会和自然两大类。涉及到西藏的政治、历史、宗教、文化等各个方面。在社会题材方面有藏族起源、历代藏王、护法神像、民间传说、风土人情等;自然题材方面有天文地理、历算学、藏医药、雪域动植物等内容,被人们称为西藏社会的“百科全书”。
工艺独特
唐卡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,角度不同,分类方法不同,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。
从数量多少上分,有单幅和组画。组画亦称“堂”,指题材相互关联的一套画,有几幅、数十幅的,也有上百幅一组的。
从面积大小上分,从现有存世唐卡来看,最小的3×5厘米,只有手心那么大;大一点有10×10厘米。布达拉宫所珍藏的清代50多米长的两幅巨型唐卡,在每年藏历2月底举行的赛宝法会上亮相,人们能目睹布达拉宫赛佛台上悬挂的这些稀世珍宝。
历史上最大的唐卡有40×32米之大,展示时需上百位僧人联手才能搬动。而当代唐卡之巨作,是30人用了8年时间才绘制完成的,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。据说,最长的唐卡有600多米长。
从使用方式上分,有画像唐卡和挂像唐卡。画像唐卡是指平时不挂出来,只在需要观看时才展开的唐卡。而挂像唐卡是指按墙壁尺寸“量体裁衣”制作的唐卡,长期固定在墙壁上,类似壁画,亦称“壁画唐卡”。
从风格流派上分,曾出现门塘派、钦则派与噶赤派等不同风格的画派。唐卡流传至今,主要是明清时期的作品,这一时期也是唐卡发展的高峰期。后来,这些画派风格逐渐演变为地域流派传承下来。
从制作工艺上分,可分为彩绘唐卡、刺绣唐卡、堆绣唐卡、织锦唐卡和缂丝唐卡,还有御用唐卡(这类唐卡极少见)、珍珠唐卡(是稀有的珍贵唐卡)、文字唐卡、金汁唐卡等,其中,金汁唐卡是比较贵重的唐卡,分为黑底描金的“黑唐”,朱砂底描金的“红唐”,金底上用朱砂描金的“金唐”等;
另外还有绘在木板、木箱或木柜等家具上的木板唐卡,以及绘在玻璃上的玻璃唐卡。

唐卡
收藏诀窍
唐卡是我国藏族的绘画艺术,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、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。唐卡把深奥的佛教理论形象化、具体化,通过各种图像符号及细节表达主旨。
云南鲁甸地震

8月3日16时30分,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.5级地震,震源深度12公里,伤亡惨重。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