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词:珠宝、  结婚、  翡翠


独具特色的长沙楚墓与出土琉璃

2015-01-06来源于: 中国琉璃网编辑:随枫

长沙已发掘的约3000座楚墓,基本都分布在战国长沙楚城的周围,除湘江西岸的银盆岭、岳麓山有为数不多的战国晚期楚墓外,其他主要都在湘江东岸。湘江东岸古代是岗峦起伏的丘陵,其中临江部分为冲积的河谷平地,其界线大概是东起小吴门经浏城桥至天心阁一线,南至南门口,北至兴汉门,在此范围内主要是河谷平地,溪沟交错,此之外则是连绵的低矮山岗。因此,古城建在河谷平地,墓葬就分布于其周围的岗丘。
湘江东岸的墓葬又以城东为重点。浏城桥至天心阁古代为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岗,旧称龙伏山。这里墓葬时代较早,多为春秋末年至战国早期。1971年发掘了著名的浏城桥1号墓,1982年又在1号墓周围发掘6座规模较小的墓葬。北起湖南旅社(现巨洲饭店)、南至凤凰台等处都曾有战国时代的墓葬出土。
明清长沙城的东城墙就在这一带,据长沙老人回忆,民国初年城墙刚拆除时,这里是放牧牛羊的理想之所,水牛好在地上翻滚,而有墓葬之处土质都较松软,被牛滚出一个个的坑,长沙人俗称“牛恋凼”,当时从浏城桥至天心阁“牛恋凼”一个接一个。
后来修筑环城公路(今建湘南路)时这些墓葬基本都被覆盖于路基之下了,随着城市基本建设的进行,它们必将会逐步被发现。从此再和东就是几条东西走向的山脉,小吴门外从清水塘经军区(杜家山、陈家大山)至袁家岭、燕山街、五里牌为一条;浏阳门(浏城桥)外从黄泥坑、复兴街经窑岭(杜家坡)、曙光电子管厂(柳家大山)至杨家山为一条
天心阁外从识字岭、麻园湾、左家公山(今市11中学处)、长岭、左家塘至妹子山(今长沙钢厂后)、阿弥岭为一条。这些山上都分布着成群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。价值较大的除浏城桥楚墓外,还有1949年出土人物龙凤制画的陈家大山战国墓,1951年五里牌406号战国大墓,1954年出土毛笔和天平砝码的左家公山15号墓,1973年出土人物御龙制画的子弹库1号墓,1976年出土钢铁的杨家山65号墓,1980年出铭文铜戈和漆虎子的五里牌1号墓等。

战国琉璃剑首剑髓,1955年长沙楚墓出土
城南楚墓主要分布成3条带形,一是从天心阁往西南至燕子岭、劳动广场、妙高峰、雨厂坪、下碧湘街一带,这一条山脉直到晚清民国初期尚存,甚至现在仍可见其余势。50年代修劳动广场时曾发掘战国楚墓80余座,1991年在广场西北角的马益顺巷还发掘战国中期的大型木椁墓。
二是从天心阁往东南经回龙山、月亮山(今市15中学)、小林子冲、侯家塘至东塘、赤岗冲一带,从50年代在月亮山发掘50多座战国墓开始,至今在这一带已发掘的墓葬有数百座。三是从临湘江的大椿桥(东瓜山)经仰天湖、扫把塘、黄土岭至砂子塘,这一带至今山势犹存,为长沙城区的脊梁,这里的仰天湖、扫把塘是墓葬较为密集的地方。城南区最重要的是1957年出土大批竹简的仰天湖25号大型木椁墓,以及1991年发掘的马益顺巷木椁墓。
根据长沙楚墓出土的文物推测,当时长沙城的市场亦应十分繁荣。战国时期的市场,先秦文献中已有记载,《左传》宣公十四年:“楚子伐宋,屦及于窒皇,剑及于寝门之外,车及于蒲胥之市。”《庄子·外物》:“索我于枯鱼之肆”。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郭仁成先生认为:“蒲胥之市应即是蒲席之市。因楚地多产蒲席,在郢都辟有专门市场,而以胥师管理之。
”而“枯鱼之肆”则是咸鱼零售商店。因此,当时的长沙城中不但有铁器、陶器、铜镜、琉璃、漆器等制作工场,亦应有它们的交易市场。天平砝码就是这些市场交易的工具。天平砝码用作称量楚国金币的工具,这一观点已获得学术界的公认,但有的研究者认为,当时琉璃器的交易不是以件而计,而是称量计价,因此天平砝码也是琉璃制品交易使用之工具。
这一认识的提出,对解决为什么只有长沙为主的湖南楚墓才出土天平砝码的问题,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。战国时期长沙一带琉璃制造业较为发达,市场繁荣,作为交易工具的天平砝码较多也是符合情理的。

戰國(西元前480—前222年)
1957年長沙市南門外白沙2號楚墓出土
直徑4.5釐米,厚0.5釐米    
作圓餅狀,器表呈青色,中心部位兩弦狀圈紋圍繞一谷粒紋,外飾單線勾勒的柿蒂紋,外圈有谷紋三周,不很整齊,觸之有毛糙感。背面中央有一小柱狀物,可與劍柄相接。
該器是倣玉劍首作品。劍首是劍之柄端所嵌的玉飾,置於劍柄的頂端。最早的實物出土于春秋晚期的墓葬中,戰國、西漢時期最常見。玉劍首多呈圓餅形。除少數光素者外,大多在劍首正面琢有弦紋、谷紋、柿蒂紋等。背面光素有穿孔。
湖南不產玉,古代常以玻璃作倣玉製品,因而留下了一大批倣玉風格的玻璃器,器形主要有璧、環和劍飾等。古代玻璃器出土極少,湖南這批倣玉玻璃器對研究我國古代玻璃器的源流有十分重要意義。
云南鲁甸地震

8月3日16时30分,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.5级地震,震源深度12公里,伤亡惨重。..[详细]